形声字。从黑,出声。本义为贬退,即降职或罢免。《说文》:“黜,贬下也。”《书·舜典》:“三载考绩,三考,黜陟幽明(罢免昏庸的官员,提拔贤明的官员)。”由贬退引申为减少﹑减损。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子驷与尉止有争,将御诸侯之师而黜其车。”杜预注:“黜,减损。”又引申为消除﹑摈弃﹑废除等。唐魏徵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惧谗则思正身以黜恶。”(郭小武 叶青)
汉字“黜”的起源、演变过程
形声字。从黑,出声。本义为贬退,即降职或罢免。《说文》:“黜,贬下也。”《书·舜典》:“三载考绩,三考,黜陟幽明(罢免昏庸的官员,提拔贤明的官员)。”由贬退引申为减少﹑减损。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子驷与尉止有争,将御诸侯之师而黜其车。”杜预注:“黜,减损。”又引申为消除﹑摈弃﹑废除等。唐魏徵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惧谗则思正身以黜恶。”(郭小武 叶青)